遇到問題再設法解決往往已經太遲,*好的辦法是從根本避免問題的發生,怎么實現?
步驟一 對問題進行診斷
步驟二 提出修正的辦法
步驟三 建立并實施標準作業流程
步驟四 對操作人員進行教育訓練確保標準作業流程的執行
步驟五 享受成果
印刷生產管理的基本目標是獲取利潤并確保印刷機持續運作,但要認識到流程中每一個部分無論看起來多么微不足道,就像刮刀一樣,乍看只是一片金屬或塑料,卻可能對整體的效能造成嚴重的破壞及影響。刮刀問題可能對印刷質量造成致命的傷害,可能是刮刀選型不佳、調試不當、磨損、密封不良等,還可能是粗糙顆粒及高遮蔽率油墨造成的問題,基本都基于一個事實:粘稠液體不好對付!
事實上刮刀應按應用的需要進行選型,否則就會出現問題,諸如背刮、異常磨損、飛墨、顏色飄逸無法保持一致等。
背刮
背刮似乎是我們*常見的問題,主要發生在衛星式印刷機后面一半的色組(以10色機為例,多發生在第6到第10個色組)。乍看會認為是墨腔漏墨,可能是擋墨塊磨損或安裝有誤。油墨會堆積在墨腔的下緣,然后滴在墨盤上。若是墨腔與網紋輥不平行,漏墨的情況應該會集中在*低點。所以背刮的現象容易被誤認為墨腔密封性問題。背刮不僅僅是油墨的浪費而已,積墨會覆蓋印刷機的部件,還可能造成雜質掉入油墨回路,*終就是造成停機。
背刮*常見的成因是刮墨壓力太大,將原本應該流回墨腔的墨擋在墨腔之外。尤其當操作人員看到漏墨現象,會嘗試加大刮墨壓力改善,反而讓問題更加嚴重。另一個錯誤的做法是降低印刷速度,因為可以減少離心力。


背刮的改善方法通常有:
- 確保擋墨塊的尺寸及形狀與網紋輥吻合
- 確保墨腔與網紋輥的平行* 墨腔上下兩側的平行度都必須檢查
- 使用較薄的封刀(與負責刮墨的刮刀相比),這樣油墨的浮力可以讓墨流回墨腔里
- 封刀的厚度要讓油墨能夠流回墨腔,又不致發生漏墨
- 可以使用帶潤滑涂層的封刀,讓油墨更容易流回墨腔

刮刀供應商可以協助診斷問題、提出改善方法并培訓操作人員正確的使用方法。
白墨磨損
白墨印刷通常會是個挑戰。白墨的顏料是由二氧化鈦組成的,這是很堅硬的物質。而且白墨還需要很高的遮蔽率,因此白墨更容易造成刮刀的磨損,也增加了停機更換刮刀的機會。頻繁的停機又會增加擦版的需要,否則就容易臟版。
常見的解決方案是換用長效的刮刀,一個重點是讓白墨刮刀的壽命接近其他顏色,這樣就可以一次更換所有的刮刀。印刷業者通常只考慮節省刮刀的成本,卻不考慮停機造成的損壞。假設一般刮刀的價格是10美元,帶涂層的刮刀是50美元,這40美元的價差只要減少一次停機就完全可以賺回來了。假設停機的成本是每小時500美元,每周若能減少四次15分鐘的停機,每周就能節約460美元的成本。一年按50周計算,就能節省2萬美元的成本。
除了選用長效的刮刀外,還要注意以下事項:
- 刮刀調試要盡量維持輕的壓力,否則將無法讓刮刀的優點展現出來
- 擋墨塊的壽命必須跟刮刀相當,否則還是得頻繁停機
- 網紋輥的網穴形式必須符合高遮蔽率的要求,網紋輥表面處理完善才能確保刮刀的壽命

UV墨飛墨
UV墨飛墨是窄幅柔印常見的問題,發生在較粘稠的油墨上,尤其是基本色,并且多發于高線數網紋輥,因為網穴比較淺。針對高線數網紋輥通常會使用較薄的刮刀,目的是保護細微的網墻。然而,由于油墨太粘稠,油墨的浮力推擠刮刀,容易造成薄刮刀的變形,少量的油墨就會從縫隙中逃逸,進而形成飛墨。要避免飛墨就要使用刀身較厚的刮刀,但刀口又要薄一點才能確保高線數、淺網穴的良好刮墨效果并避免臟版。
實際上網紋輥的雕刻方式也會影響飛墨的發生,刮刀會將油墨推進網穴里,網穴里原有的空氣必須有地方可以轉移,否則就會被封閉在網穴中形成氣泡并積累壓力,等刮刀通過網穴后,壓力釋放可能將油墨噴濺出來,于是形成飛墨。因此將網紋輥前端及后端的網墻稍微降低有助空氣的逃逸,就能抑制飛墨的發生。

顏色漂移
長線活印刷時確保顏色的穩定是個優先目標,這在短單印刷比較容易做到,但時間長了要保持穩定很不容易。在刮刀方面*大的進步是從傳統的圓刀口改為特殊形狀的刀口。針對顏色穩定性的建議有:
- 圓刀口刮刀磨損后接觸面積較大,從網紋輥刮除的油墨量降低,形成的墨層較厚,就會有更多的油墨轉移到印版上,顏色就會開始漂移
- 油墨漂移是個漸進的過程,所以一開始不容易發覺
- 刮墨壓力的改變也會影響顏色的變化
- 改善顏色穩定性的辦法是改用薄刀口或拉長斜刀口的刮刀

通過多年的測試證實特制形狀刀口的刮刀可以取得較好的顏色穩定性:
- 采用特制刀口刮刀可以在整個過程當中維持較好的穩定性
- 若再加上降低摩擦力的涂層,可以讓刮墨更干凈并更長效
結語
我們應該避免因更換刮刀停機,我們要建立標準作業流程,確保長效及顏色的穩定性,減少停機,這樣才能提高印刷的效益。